“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描绘新时代的宏伟蓝图时,清晰地嵌入了法治指标和要素。新时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不仅意味着经济社会大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且开启了法治强国的新征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部副主任、教授杨伟东表示。从事法律学习、研究与教学二十余年,杨伟东刻苦钻研、严谨治学、诲人不倦,以实际行动表达着一位学者“响应时代召唤,不负人民期待”的初心与坚守。
1970年夏,杨伟东出生于古都洛阳;1992年起,在中国政法大学攻读法学硕士、博士学位,师从当代中国行政法学创始人、带头人应松年教授。“人民的利益就是最高的法律”,是应松年一直坚持的治学宗旨。在他看来,文学即人学,法学亦如此;在立法、执法领域坚持人文关怀,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涵;制定法律、实施法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应松年教授的人品和学养,对学生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年,我能在法学尤其是行政法学领域有所思考和追求,导师起了重要的启发和引领作用。”杨伟东坦言。
1989年,《行政诉讼法》颁布,并于次年正式实施。这一立法,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国依法行政进入新阶段,标志着保护公民权利和监督行政权力提升至新层面。“一段时间内,许多人更关注民商法,对行政法的了解相对较少。事实上,当时行政法已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和发展重点,对推动我国民主法治进程有着独特作用。在日常学习中,我对行政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杨伟东分析,行政法的一个核心,是行政权力和公民权利之间的平衡。怎样有效发挥行政权力的作用,又避免滥用行政权力?如何在促进行政权力合理行使的同时,又能保障社会福祉和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处理的立场和导向问题,关乎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发展思路等。
例如,1996年制定并施行的《行政处罚法》,对乱处罚、乱罚款等不良现象进行了纠偏,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行为作出了规范。2003年通过的《行政许可法》、2011年通过的《行政强制法》等,也是为了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杨伟东提到,一个社会的安定有序,离不开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但这种管理权力也要有约束,要建立在法治基础上,最终的指向是保障公民权益和促进社会发展。
行政法调整范围广泛、内容比较丰富,且具有相对的易变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行政法学研究,充满挑战与乐趣。在这一领域精耕细作、攀登高峰,需要勇气和毅力。怀着对法律的敬畏、对真理的热爱,杨伟东迎难而上、孜孜以求。数年来,曾参与《行政许可法》《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行政强制法》《行政诉讼法修正案》《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等多部法律、法规、文件的拟定研讨工作,出版了《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权力结构中的行政诉讼》《政府信息公开主要问题研究》等专著,主译《法律与行政》,独译《英国行政法教科书》。除此,还在权威刊物公开发表《论建立市场取向的行政许可制度》《不断把政府职能转变推向深入》《关于我国纠纷解决机制的思考》《行政诉讼法修改的基本动向及其问题》等论文近百篇,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对他而言,法律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信仰、一种情感。
对普通民众来说,法律条文往往是严肃、枯燥、繁琐的,如何才能看得懂、听得进、记得住?杨伟东介绍,过去三十余年,我国的普法工作可谓有组织、大规模,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当前,“七五”普法稳步推进,创新成为基调:一是以领导干部、青少年为重点对象,推动全民普法不断深入;二是将法律知识宣讲转换成能力素养培养,与公民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相互结合;三是改善方式方法,将普法工作融入执法过程,通过具体案例,来更好地切入。“这样的普法,就会更生动、更深刻。重要的是,让大家相信法律,认为法律有用。实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开创了普法新格局。”杨伟东如是说。
普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法治并不只是规则的制定,更关键的是规则的落实和法律的实施。在具体事件或者案例中,不同当事人方立场会有差异,甚至有明显的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事实真相、是非对错到底是什么,不仅当事人关心,社会也在关注。“通过辩论和对质,让事情脉络越来越清晰。最终要作出裁决,定分止争。事件各方,从纷争到和解。这其实就是法律发挥作用的过程,也是促成当事人和社会了解、理解法治的过程。”杨伟东认为,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相关学习与研究,与具体案例、公众认识等有机结合,才能更有针对性和深度。他建议,法学研究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二要注重总结中国法治建设的特点、规律,三要主动关注现实中的法律热点、焦点和难点,它们构成了中国法治建设的生动图景。
“道德和法律都是行为规范,但调整的角度不一样。道德更多的是通过自律、社会舆论来形成遵从;法律则把社会共识、道德要求等,转换成一种白纸黑字的明确规则。”杨伟东分析,所谓良法,就是在法律规则里融入道德,体现惩恶扬善的精神。近年来的立法,已经在关注这方面。比如民法总则,对见义勇为行为予以鼓励和保护。“在执法、司法当中,都要体现出善恶有报的公平理念。让公众意识到,遵守规则是基本要求;让本分的人、待人友善的人,获得好的待遇,过上好的生活。中国法治建设,应当形成这样一种氛围。”杨伟东表示。(光明网记者李姝昱采访整理)
嘉宾简介:杨伟东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剑桥大学、伦敦大学访问学者,司法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单位法律专家,北京市人民政府等立法专家委员会、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委法律顾问,中国行为法学会行政法治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在《新闻1+1》《今日说法》等中央电视台节目中担任评论嘉宾。
参加过《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行政强制法》《行政诉讼法修正案》等多部法律、法规专家意见稿的拟定、研讨工作。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政法论坛》《行政法论丛》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著有《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权力结构中的行政诉讼》《政府信息公开主要问题研究》等书,主译《法律与行政》,独译《英国行政法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