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不仅表明我们党在理论的自觉性和实践的主动性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阐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这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理论,必然是具有创新性的理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勇于并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作出新的理论贡献,不断产生新的理论成果。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之前,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但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并没有停止下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把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作为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明确地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为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三大理论成果”,使我们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地位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直接继承、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是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进一步回答,有的则是对邓小平理论已有重要论断的具体展开。在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应当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概括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十个新思想,这些新思想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特别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理论,必然是具有系统性的理论,是有着丰富内容的科学体系。这种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不是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而是全面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这样一种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全面丰富和发展。这一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就其主要之点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思想路线上增添了与时俱进的新内容;在发展道路上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形成了包括人的全面发展在内的全面发展观;在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绘制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蓝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根本任务上提出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在发展动力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依靠力量上提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坚持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在国际战略上提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在领导力量上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根本目的上提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充分表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结构严密的科学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不但表现为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马克思主义增添了新内容,而且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创造性的运用也是发展,而且是更重要的发展。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束之高阁,不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些基本原理就不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更谈不上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我们需要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生动具体地、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赋予其新的鲜活力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基本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论述,不清楚这一点,我们就不会懂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如何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站在新的高度,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成新的结论,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且是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的发展。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理论,必然是体现时代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每一理论新形态都有自己的时代支撑点。“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时代的需要决定着理论的内容,也构成了理论体系所体现的时代性。因此,判断一种理论是否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形成一种新形态,也要看其时代背景是否发生了新的变化。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新的理论产生也必将有力地指导新的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从世界范围看,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的确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从国内看,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从发展过程的具体阶段来说,我们已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从新世纪开始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有着与以往阶段不同的特殊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些重大变化,向我们党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于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深刻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的重大课题,从而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形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世纪之交提出来的,它的着眼点是21世纪,要着重解决的是新世纪头20年我们将长期面对的“三个重大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三个重大课题提供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指明了方向。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理论,必然是具有实践性的理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理论的历史地位与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具有相互依赖的紧密联系。一种理论能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增添新的一页,关键在于它能够使整个政党、阶级和民族都行动起来,为了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凝聚起全部力量,以伟大的实践成果为人类历史创造一番伟业。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这就深刻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指导意义。
理论来源于实践的需要,理论必须能够解决重大的实践问题。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需要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矛盾,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需要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解决这些重大的实践问题提供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指明了方向。只有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我们这个曾经创造出灿烂的古代文明的伟大民族才能实现复兴,再创新的辉煌。
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发挥得如何,不仅取决于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同样也取决于理论被自觉运用的程度。因此,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的认识,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两方面取得新成效。学习是前提,实践是目的。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的认识愈深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行动就愈自觉,就愈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辉煌成果,也就愈能展示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历史意义。(张峰)
[责编: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