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 周和军
“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3月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催人奋进。
在4700余字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了一以贯之的“以人民为中心”,共提及“中国人民”36次,并强调“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核心价值取向,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体现,更是形成习近平文艺思想的重要依据之一。
习近平文艺思想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植根于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伟大实践。面对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和中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新现实、新要求,聆听人民心声,回答时代之问,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增添了丰富的时代内涵,成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新境界。
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文艺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进入新时代,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坚持“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宗旨,有三个基本内涵:坚定“文艺为了谁”这一文艺工作的根本立场、坚持“文艺要写谁”这一文艺创作的根本导向、明确 “文艺由谁评判”这一文艺批评的检验标准。为了人民、源自人民、相信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最根本的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一根本宗旨,可以解决文艺工作“为了谁”、“表现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二是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因此我们要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三个原则”:坚持不忘本来、古为今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推陈出新,辩证取舍,扬弃中华传统文化消极因子;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好中国精神,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促进人类各种文明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从而展现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构建中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