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将迎来40周年。1978年,十八位农民冒着极大的风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全面总结了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历史成就,提出了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而如何能够在短时间实现脱贫攻坚对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本期访谈特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秦富教授,就未来农村建设发展的前景,与读者分享精彩观点。

 

  “小岗精神”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1978年,小岗村十八位农民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这一按非常不简单,实现了突变式的制度创新,即由人民公社时的大锅饭,变革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创新缔造了“小岗精神”,为长期稳定地跨过温饱线奠定了制度基础,其最大贡献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也真正发挥出最大的主观能动性。打破大锅饭后农民不再磨洋工,“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不断跟进、不断完善。由此,“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2004年以来直至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喜获“十二连增”,到2017年实现 “十四连丰”,全国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不仅为国内减少贫困、保持经济平稳持续运转、社会安定稳定,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而且为全球缓减贫困和饥饿人口做出了极为重要的中国贡献,庄严地向世界表明我国是负责任大国,并且能够养活自己。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角度看,这一制度创新也为我们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奠定了制度基础。

  对于小岗村开拓的制度创新,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小岗村大包干等农业生产责任制基础上形成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们党农村政策的重要基石。党的十九大高瞻远瞩,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相信这又将是我国农村发展史上一项伟大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依照十九大报告要求,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传承和发扬“小岗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期,传承和发扬“小岗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制度创新是根本。要重点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制度完善和创新要求,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不仅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为农民谋红利;而且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农民和农村集体谋红利;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为城乡居民平等,共享我国改革发展的成果谋红利;还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让各类主体共享红利。

  其次,政策激励是关键。其前提是制度既定,这时的政策就可能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如小岗村制度创新后,在全国逐渐推开并不断丰富、完善,在较短的时期内就摆脱了我国粮食绝对短缺的困境。之后国家持续颁布出台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的积极性,才形成了目前的常年紧平衡、丰年有余的大好局面。再如我国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在实现我国“口粮绝对安全”方面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分别明确提出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未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要有可落地的政策激励,特别是运用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对振兴乡村的农村新动能开发和扶贫项目给予倾斜。

  再次,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是宝贵经验。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差异大,不论是从历史长河考察,还是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验,若照搬一刀切,就会出问题;若灵活适用、因地制宜,发展就会有活力。在当今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期,要通过制度、政策、投入等多因素的差异性组合,甚至是差异性的制度、政策、投入,来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

 

  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需“对症下药”

 

  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并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的还是要缩小城乡差距,一是缩小收入差距,特别是绝对差距。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从2020年到2035年,实现“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强调,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因而,未来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在于显著缩小城乡绝对差距。二是缩小公共福利差距。追求农民与城镇居民在收入、公共福利等领域的均等化。这其中,关键是要从制度上改革,要从体制机制上发力,追求城乡居民收入及公共福利的均等化。

  其次,要坚定信念,始终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而且饭碗里主要要装中国粮。党的十九大再次明确要求“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鉴于粮食的基础性、战略性、准公共性等特征,特别是全球粮食总贸易量还不及我国总消费量一半的背景下,依靠国际市场调剂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无疑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国际上任何负责任的大国都不会把自己的粮食安全命脉寄托在不确定的国际市场上。

  再次,要确立农民的主人翁地位。当年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决策主体和实施主体就是农民。未来“三农”事业的发展,主体仍然是农民。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小岗村重要讲话中明确要求,要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权益,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由农民选择而不是代替农民选择。乡村居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人翁,也是乡村振兴的建设主体,但别给他们戴上过多的“高帽子”,诸如顶层设计、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政策支持激励等,各级政府及负有社会责任的各类主体,必须切实担负起应负的职责。

 

  高度重视、严格落实“三农”工作

 

  党中央历来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小岗村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要求全党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不断抓出新的成效。党的十九大及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正是基于党中央一直以来的高度重视,加之不断完善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及持续扩大的对“三农”的投入和支持,才有了改革开放40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成绩来之不易,与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都密不可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样需要继续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

  同时,举轻若重抓落实是具体保障,而奖惩分明重考核是有效手段。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细化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时间表。而让“三步走”脚踏实地变为现实,这需要各级政府真刀真枪地抓落实,需要各类社会责任主体积极行动起来,更需要乡村居民撸起袖子加油干。与此同时,还需要在干中及干后,加以科学的考核,通过严明的奖惩制度,督促各项振兴任务圆满完成,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当然,乡村振兴需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也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特别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的,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因为在乡村振兴的整体进程中,农民确实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主人翁和建设主体,但就目前我国城乡要素市场看,由于城乡居民身份差异、土地国有和集体所有差异、农民财产权利不明等原因,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亟需重要的制度创新。同时,鉴于城乡居民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巨大差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公共资源配置,依靠“看不见的手”显然难以为继,还必须依靠“看得见的手”,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宏观调控来推动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衡配置,进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早日实现。此外,还需要各类社会责任主体积极行动起来,更需要乡村居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光明网记者 赵宇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郑芳芳

往期回顾

栏目简介

1961年,邓拓在《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专栏陆续发表杂文,这些杂文敢于正视现实,大胆评论各种不正之风, 并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发人深省。光明网现推出《新燕山夜话》专栏,承继《燕山夜话》的品格和精神,聚焦当前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建设中的热门话题,邀请各领域、各行业的中青年知识分子,以有声评论的方式进行深入解读。

如果您对当今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有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或者在生活、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智慧和经验,并 愿意与网友分享,欢迎将您的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我们将及时回复您的来信。

栏目策划:光明网理论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