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嘉宾介绍】
秦富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教授
脚踏实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
秦富2018-02-12 刘丹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目标任务高瞻远瞩,使命神圣宏伟。让其落地生根,必须脚踏实地,发挥合力。

  首先,高度重视是重点。回顾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各个阶段,不论是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还是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的大发展,亦或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施以来的农业丰收、农村繁荣,都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真抓实干,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来抓取得的成果。未来乡村振兴,不论是重要进展、决定性进展,还是全面振兴,对应的目标任务都是非常明确而艰巨的,更需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继续将农业农村和农民切身利益和全面发展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一点。

  其次,农民参与积极性是核心。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农业农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探究,不论是耕者有其田,还是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农民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农民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实践例证。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实现需要调动农民参与振兴、实践振兴、分享振兴成果的积极性。长期实践表明,当农业农村发展战略与农民切身利益挂钩,就能够有效挖掘出农民的智慧,调动出农民伟大创举的潜能。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民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

  第三,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动力。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不仅要求政府为这个动力提供制度保障,如文件明确要求的,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而且还要为这个动力的实现提供支持和支撑,也如文件明确要求的,确保财政投入持续增长、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等;同时还需要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利益链接机制,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企业的社会责任、发达地区支持贫困地区、富人帮扶穷人等在市场中也能有效地实现,同时还能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第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关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确保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实现这些目标任务,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的那样,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鉴于城乡居民在享受就业服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巨大差异,统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公共资源配置,依靠“看不见的手”难以为继,因此在这个领域必须依靠“看得见的手”,政府不能缺位,以便推动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进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早日实现。

  第五,强化落实责任考核是保障。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从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时间表来看,这意味着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各类主体真刀真枪地抓落实、付诸实践,更需要制定严明的奖惩制度,实施科学的考核制度,并让考核成果与各项政绩、业绩相挂钩,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各项振兴任务圆满完成,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