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卫兴华在发言中指出,世界上的全球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全球各个国家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另一种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希望将自身的价值观、制度等推行到全世界。在世界上出现逆全球化浪潮的今天,中国成为了推动全球化继续发展的中流砥柱,《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发展道路研究》一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论述的。该书不仅拓展了全球化的范围,强调了经济全球化,同时还强调了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全球化。本书针对当下如何进一步推进全球化发展,具有方法论上的借鉴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卫兴华
“当前,中国与世界高度依存、共同发展,中国与世界形成了紧密联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于青在发言中指出。《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发展道路研究》一书从中国与全球化互动角度,在中国化理论视域的基础上对全球化进行了重新解读,形成了全面认识全球化发展的中国观点,对中国道路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本书突出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在写作视野上,系统阐释了东亚、欧美、拉美等全球化发展的经验教训。从全球化视域,研究了中国发展道路转型升级的战略抉择。二是在研究方法上,综合运用了市场经济制度的层次理论假说与财富指数化理论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分析工具,在研究方法上实现了创新。三是在写作目的上,深入阐释了中国关于推动全球智力体系变革的理念,探讨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他同时表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当前,我们要主动作为,适度管理,把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地释放出来,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再平衡。全球治理的中国自信源自于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本书的出版也正是在学术研究中坚定文化自信的一个有益尝试。
本书通过与过去全球化发展历史的梳理,提出了中国道路全球化转型升级的新方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校长刘向兵在发言中强调,当今世界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发展道路研究》提出了中国进一步推进全球化发展的政策建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既有“一带一路”建设这样的重大国际倡议,又有新时代外交基本方略,《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发展道路研究》一书的出版正当其时。
“《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发展道路研究》一书有三个好:主题好、视野好、文字好”,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曹立教授在发言中强调。《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发展道路研究》一书不仅从经济角度总结回顾了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同时从政治、文化等角度深入研究了如何在逆全球化思潮下进一步推动全球化发展。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从对外开放到携手世界各国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逐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需要学界、理论界从理论上发挥好中国智慧、阐释好中国方案。
在圆桌讨论环节,《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发展道路研究》作者、甘肃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张建君教授认为,深化全球化发展是中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一个必由之路。当前,我们既需要学习世界各国发展的优秀经验和先进技术,又要坚持中国道路的制度自信与独特优势,全面超越20世纪全球化进程中全球博弈和全球合作的狭隘思路,把全球化发展引向全球共享的崭新阶段,用中国发展的新理念积极引导全球化朝着更有利于全球人民的方向发展,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转化为全球化发展的最新潮流和趋势。
此外,中央党校报刊社社长许宝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冯玉军、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武力、国家民委政研室副主任任毅、甘肃省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刘进军、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王天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肖群忠、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袁正、中央党校领导科学研究会程冠军、新华社记者李锦等也作了精彩发言。会议最后,杨万东和张建君作了总结发言。
[责编:李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