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带一路”光明谈⑥】中国文化“迈出去”须先“卖出去”
2017-05-13 09:00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2017-05-13 09:00:00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李贝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国家现阶段大力地扶持我们的民族艺术,当一个题材规划出来之后,可能会产生几十部相似的产品,因此在这个方面我们必须要强调中华民族的特色和创作者的个性表达相结合,这是至关重要的,文化作品和产品一定要有特色和个性。

  主持人:要有中国特色,要避免同质化。

  关峡:对。

  主持人:关团长近年来带领着中国国家交响乐团走向世界,是用世界语汇表达中国文化的一张很闪亮的名片。据您的实践经验,您认为除了刚才提到的几点,中国文化产品在走出去和走进去的过程当中还有哪些理念和经验需要重视?

  关峡:《木兰诗篇》和《霸王别姬》,这两部作品都是以我们中国历史为创作题材,是中华民族经过历代记忆下来的故事,我把它转换成了歌剧的形态和交响乐的形态,把这个故事讲述得娓娓动听。因为这些形式都是来自于西方,因此西方观众们接触起来没有太多形式上的障碍,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独特的音乐魅力,感受到这个故事给人带来的心灵震撼或感动,在艺术上达到了这一点,它必然会受到欢迎。此外,还要是注意保持中华文化的特性和创作者的个性。

  主持人:反过来说,国内这些演艺团体如何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在制作能力、表演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和跨越?

  关峡:我个人认为,现在我国的文化资源需要进一步优化组合,同时需要一个国际化的运作机构,这个平台很难靠一个院团来实现,可能需要几个乐团或几个歌剧院,一个是内容提供方,一个是运营方,还要借助互联网、金融和科技等现代手段。当前,数字化的进程非常快,要求我们拿出优质的画面、优质的音响、优质的录制,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的差距仍然较大,所以应该整合多方力量,和国外已有的平台完成对接。再通过互联网技术、金融支持和运营平台,把文化作品变成产品,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推广。

  我国很多大学的多功能厅都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可以加以利用。比如说北京某一个音乐厅的现场演出,通过数字化传播进入各大学、科研单位,其社会效益就会非常高,随之而来的经济效益也会成倍增加。不是要观众花高价走进音乐厅或剧场,而是以非常低的价格让观众能够欣赏到最好的艺术,这是国内文化产品发展的方向。面向国外,是要做真正能够代表中华民族鲜明特性的、极具创作者个性的产品,把二者融合起来,让好的作品走出去、传播出去。

  李嘉珊:我们的文化产品要尊重艺术的规律,同时更应该尊重市场的规律,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国演艺团体的内生动力可能更多地来自于市场。所以在体制和机制的变革上,我们可能也到了一个该变化的时候了。

  通过贸易进入对方的“文化围城”

  主持人:李教授,我记得您说过,中国文化进入对方的文化围城要择其门而入,市场规律和经济手段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要实现文化产品和服务由“送出去”到“卖出去”的转变。结合“一带一路”的建设,您觉得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当前的文化贸易还有哪些难点和短板?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实现突破?

  李嘉珊:我觉得观念和理念的突破是首要问题。贸易是双向的,一方面是供给,一方面是需求,我们常常知道自己有什么,但是并不知道别人有什么,不知道别人需要什么,因此,我们现在走出去的产品可能更多的是“拍脑袋”的决定,是我们认为这个可以出去,但是对方是不是喜欢却并不清楚,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走出去的方向,“往哪走”,需要我们对各国市场进行深入研究。此外,我们的体制机制决定了我们“怎么走”。

  关峡:我建议围绕“一带一路”设立一个国际性的艺术高峰论坛,把我国的一些好的理念、好的设想传播出去,同时听听各方的意见,通过论坛寻找一些灵感和机会,让我们生产出来的文艺产品和作品能够更加国际化。此外,需要特别明确的是,我们要通过努力获得认可,以平等的姿态与别人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

  李嘉珊:通过贸易方式进入对方的“文化围城”是最有效的手段,所以我们特别强调通过市场实现我国文化产品的进口出口,有尊严走出去,对方也是非常尊重地把这个艺术产品请进来,我觉得这应该是当下最有效的一种路径。

  加强顶层设计,开展多方交流

  主持人:通过学术交流,可以推动文化贸易的互相沟通。李教授是否可以分享一两个相关案例。

  李嘉珊:文化部在2014年委托我们牵头组建了国家贸易文化研究平台,到现在有三年左右的时间,我们一直在努力实现这个理想,做好这个学术服务平台,在提高学术队伍自身学术品质的同时搭建服务平台,这个平台至今已经汇聚了国内外35家大学和研究机构,共同推动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产业合作,促进双边多边的文化贸易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能够自信地表达出中国学者的观点和思想,也得到了国学术界的尊重和这个认可。学术研究是我们的本业,另外,作为大学的学术机构,我们一直在做人才培养的孵化器。在咨政方面,我们通过团队研究,推动国家层面的一些文化政策出台,发挥切实作用,还在产业和贸易促进方面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努力。所以我们既做文化贸易理论的构建者和探索者,又做文化走出去的实践者。

  主持人:对于“一带一路”的文化贸易,从两位的专业领域出发,还有哪些建议和期待?

  关峡:“一带一路”是一项综合工程,在舞台艺术方面走出去,需要加强设计,否则就会造成一些遗憾,应该有序地进行整合与设计。还要注重对象国的国情研究,研究该国的风土人群和风俗文化,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设计。在这些方面,考虑得越细致,受欢迎的度就越高。

  主持人:谢谢您,非常精彩,再听听李教授的看法。

  李嘉珊:从学术服务平台的角度来讲,其实我们现在已经启动了一项工程,但是也是一点一点往前推进,我们现在更加重视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市场,未来几年,将通过中外团队合作研究的方式推出一些项目。另外,我们作为学术机构,有义务为国家做更多的决策咨询工作。我觉得当下构建国家文化发展国际规划正当其时,需要各方通力合作,但我们现在很多工作都是条块分割,很分散,应从国家的角度来制定一个文化发展的国际规划,把电影、电视节目、动漫、网游、图书出版等有序合理科学地进行规划构建,我们要沉下来,踏踏实实地做,切实把“一带一路”铺成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

  主持人:这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刚才两位嘉宾从不同角度对“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贸易问题提出了真知灼见,丰富了和深化了我们对于“一带一路”文化贸易的认知。正如二位所言,对外文化贸易具有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属性,可以通过其润物无声的渗透力,让世界从更多层面了解中国,能够全面展示和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增进其他国家和人民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政策的理解,推动各国与中国建立更加深厚的互信关系。因此,以务实有效的手段,推动“一带一路”文化贸易,既是“一带一路”向纵深推进的现实选择,也是中华文明真正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两位嘉宾的到来,感谢大家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光明智库、光明网联合推出;统筹:王斯敏、蒋正翔;主持:曲一琳;整理:姬泰然;摄像:董腾飞;导播、剪辑:刘希尧;包装:张瑜)

[责任编辑:李贝]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