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政府要有集纳民智的胸怀,批评要有活泼自律的美德

2016-02-01 16:14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我有话说
2016-02-01 16:14:53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蒋正翔

  作者:国防大学教授 公方彬

  毛泽东说:“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此言包含的思想观点和逻辑却是十分正确的,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智慧在民间,这一点只须看一下中国改革开放后的若干重大体制机制改革,即可明辨。为什么智慧在民间?因为有智慧的人并不一定有机会走上前台,也因为民间智者表达思想时没有官僚体制那么多的忌讳和功利,还因为民间意味着实践基础和真切感、迫切感,虽然很多思想观点尚显粗糙,但不失智慧光亮。既然智慧在民间,自然需要集纳民智,以提高执政能力。

  集纳民智,尤其是从批评者那里获得智慧,需要胸怀,也就是包容度。如果听到赞美之声陶陶然,听到异见和批评之声,便怒火中烧,甚至祭起封杀大旗,无异于驼鸟政策。诚然,批评者并不都“旁观者清”,很多情况下存在局限性,但由于执政者是吸纳而非照搬,所以局限、不足乃至错误,都是次要的,无伤大雅的。所以,听批评意见不是看意见本身有无问题,而是看积极的可采纳的成分。这涉及到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同时涉及持有何种权力观。

  近年来频发“媒体事件”,表面看是一些领导和“有关部门”弱智,根本还是对权力的本质认识模糊,存在封建主义和集权主义下的权力崇拜,相信权力可以搞定一切。诚然,我们的制度优势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因此将更多权力集中使用,但这指的是正确使用权力,而不是用较别人更大更多的权力来维护小部分人的利益,更不是以强权挑战公理。政治文明发展到当下,权力过于任性,只能走向反而。权力不是无边界的,而是存在于适当的特定的空间,只有敬畏权力,才能正确使用权力,进而保证权力最大功效。

  举例来看,在我的博客中,有人踩,有人赞,有人骂我,有人褒我。有些文章的跟贴中,骂贴比赞贴多,一些网友说,“最不满意的是我‘替党和政府说话’”。所有跟帖我都阅读,但从不删贴,哪怕是无端攻击和恶毒咒骂的贴子。为什么?因为发贴者都是读过文章者,并且有所思考。同时,保留这些跟贴,有可能引起人们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其作用甚至大过博文。从权力的角度看问题,作为博主的我,既有关闭评论的决断权,也有保留或删除某一类跟贴的选择权,一定意义上属于绝对的权力,但由于我的权力边界止于自己的博客,尤其无法亦无力限制网友的认知,因此我的权力又是有限的。正是缘于此,我们需要正确把握舆论场的特点:写出来的贴子是看得见的,容易删除,存在于心中的“文字”是无形的,无法删除,与其徒劳无功去删帖,不如加强沟通,修正自我,以争取更多理解和支持。

  当今世界,无论个人或政府与政党,都不是完美的,正是不完美而提供了提升和完善的余地。如何才能修正弱点,不断提升自我?需要外力的推动,其间包括尖锐批评。从正反两个方面获得启发,原本就是我们走向成熟和智慧的路径。一个人要完善自我,必须接纳各种教化和批评;一个集团或执政党要提高执政能力,必须接受民众乃至外国人的意见建议,特别是容得下批评;一个民族的跃升,必须敢于和善于接受他民族创造的先进文化,任何夜郎自大,固步自封,闭目塞听,都会把自己推向弱智,最终被淘汰。

  延伸开来,一个人或一个集团,所有伟大和有力量,并不仅仅反映在控制力、强制力,更主要的反映在包容度和宽容度,因为其中折射着内心或内在的强大。我们经常讲自信,自信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我们需要网络引领,以积聚和提升正能量,但不能靠网控和删贴实现。扭曲网络舆情,除了麻木自己,别无它益。让胸无点墨的水军胡搅蛮缠,远不如让真正的思想家、理论家去释疑解惑。当下中国,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我们的社会管理者有很大的转变观念和修养能力的空间。

  当然,这里也需要提醒网友,每个人在虚拟空间都有发言权,但没有漫骂攻击别人的权力,更没有造谣生事的权力,自律和修养是美德,反映着我们及其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任何自我放纵,哪怕产生一时的快感,根本还是自我丑化。网络是虚拟的,自己的灵魂不是虚拟的。

  总之,没有生动活泼的局面,中国就没有未来。

[责任编辑:蒋正翔]
您此时的心情
新闻表情排行 /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