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颜晓峰:理论有真趣,我著故我在
首页> 理论频道> 理论专稿 > 正文

颜晓峰:理论有真趣,我著故我在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19-04-01 14:5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使命的召唤、人民的需要、火热的实践给了我们力量。这是当代理论工作者的事业根基,也是党的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颜晓峰如是说。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工作30多年,颜晓峰实事求是、孜孜以求,培育了满园芬芳桃李,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青年时代,恩格斯的一本《反杜林论》,带领颜晓峰走进了一个闪烁着智慧之光、充满生机和魅力的理论世界。后来,到石家庄陆军学院当哲学教员,在国防大学攻读哲学硕士学位,他开始全面研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于大量文字中披沙拣金,来完善知识结构、充实精神世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颜晓峰坚信,“隐功夫”才能带来“显成果”。从1987年到2003年,77本手抄笔记蔚然大观,生动记录了他扎实的阅读经历。

  正因学思并重,肯下真功夫、苦功夫、长功夫,颜晓峰的治学水平不断提高。身尚不能遍游华夏,何不让文章来圆梦?20年前,他突发奇想,开始实行一种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文字神州行”战略,向全国各地的学术期刊积极投稿。2002年4月,随着《信用与文明》在海南一家刊物的发表,颜晓峰终于得偿所愿。从中,他悟出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梦,有益的梦值得追求。即使不能圆梦,这种人生之旅也是愉快的、上进的、无悔的。

  1993年,颜晓峰入职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二十多年间,从哲学教研室到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从新人到学术带头人,从硕士到博士,从讲师到教授,他一直兢兢业业,坚持“两个融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融合,教学研究与著书立说相融合。正如他所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是实践的,实践是哲学之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底蕴是规律的,哲学是实践之魂。哲学因实践之根而丰厚,实践因哲学之魂而深邃。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互深入、有机融合,支撑起我的研究成果”。

  为了备好课、写好书,颜晓峰经常在办公室熬夜加班,逢年过节也不例外。一张床、几柜书,再加两盒泡面,无数次陪伴他通宵达旦、笔耕不辍。“当好一名教员,上好每一堂课,就要像蜜蜂那样酿蜜。”颜晓峰表示,身为人师,懂得教学方法、熟悉讲课技巧远远不够,还应有深厚的学术造诣,自觉关注学科发展前沿。一堂课若想让人记忆犹新、回味无穷,就必须体现出科学的光芒、思想的力量。在科研领域,他同样勤勤恳恳、精益求精,著述从无到有、由少到多、自低到高,引人瞩目。迄今为止,各类创作达数百万字,影响广泛,备受好评。其中,出版个人专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法论》《创新研究》《诚信与文明》等5本,主编图书十多本,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

  例如《创新研究》一书,2011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上下两编,以创新的实践本质、创新的社会功能、知识创新的实践基础与经济机制、知识创新的意义评价等十六章内容,深刻探讨了热词“创新”的内涵与外延,发人深思。《颜晓峰自选集》(《学习理论文库》系列丛书之一)精选哲学、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哲学等四大主题的43篇论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用时间积累、用心血凝聚、用思维编织而成的理论空间”。

  这些成绩背后,是坚定的政治信仰、强烈的责任意识,是锲而不舍的努力、心静气定的涵养。“对于研究人员来说,何以存在?唯有著作。书如其人,人如其书。这些年,我的写作一直没有中断,爱好、热情、干劲一直没有衰减。人言理论无味,我道韵味无穷。”在颜晓峰看来,与真理同行,是一种充满幸福的珍贵体验。做学问,一定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生命所在。”颜晓峰坦言。

  以哲学之镜映照社会历史,与党的理论创新同步,与国家改革发展的实践创新同行。颜晓峰的理论脚步,铿锵有力。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颜晓峰深谙此理,身体力行。他认为,理论工作者的一生是攀登高峰的一生,不能因为有了成绩就沾沾自喜,而要时时看到自己的差距、明白自己的局限,始终向往风光无限的险峰。人生于世,术业有专攻。“要把专业上的事情做好,必须学会放弃,以失为得;学会推辞,以退为进;学会不争,以无为为无不为。”颜晓峰建议。

  除此,从事学术研究还需具备哪些素养?颜晓峰提到,科研成果要靠创新能力来支撑。增强思维能力,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核心。科研人员,应当注重激发思维活力、拓展思维空间、磨练思维力度。其中,思维力度是指逻辑性、深刻性、透彻性的综合指数。磨练思维力度,重在增强思维的分析力和抽象力。“学习掌握哲学思维方式,根本的是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把大道理讲准、讲实、讲活,让哲学真正契合、及时引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成为影响深远的大众哲学,中国理论界任重而道远!”颜晓峰表示。(光明网记者李姝昱)

颜晓峰:理论有真趣,我著故我在

  嘉宾简介:颜晓峰,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兼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会会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研究”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全军爱军精武标兵,立二等功1次。出版专著5本、个人论文集7本,入选中宣部“学习理论文库·理论家自选集”。

[ 责编:李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 依靠技术攻关和要素配置推进农业现代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