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董振华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论断的提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宏伟蓝图的谋划提供了重要的时代依据。坚持辩证唯物论准确把握和正确理解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新时代是一个事实判断,不是主观认识,准确把握新时代要坚持唯物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同时明确,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可以说,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是党中央在坚持辩证唯物论的基础上,在对新时代我国存在的众多复杂矛盾相互关系的甄别、比较和分析中,得出的科学结论。
第二,新时代是一个政治论断,不是抽象概念,准确把握新时代要坚持实践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客观上给我们提出了通过科学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历史任务,更加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性本质。
第三,新时代是一个历史范畴,不是一成不变,准确把握新时代要坚持辩证法。辩证法认为,世界永远处于不断的运动发展变化过程之中,社会历史发展也是如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矛盾特殊性,使得社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点,从而使社会的这个发展阶段区别于其他的发展阶段。新时代就是基于我国发展所处的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其时代内涵会不断发展,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既定形式。
第四,新时代是一个特定概念,不能泛化使用,准确把握新时代要坚持唯物史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政治论断,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
深刻认识我国国情和所处历史方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和党治国理政的根本依据。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九大,我们一直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我国的最大国情和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 “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即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战略目标已提前实现。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变革。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尽管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但无论人均GDP水平、科技教育水平、生态建设水平,还是国家治理水平,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都还有较大差距。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个初级阶段,从时间维度看,要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从目标维度看,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就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提出的一个科学论断。因此,在任何情况下,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我们都要始终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政治论断,为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通过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针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