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将悠悠乡愁融入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2015-03-27 10:03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我有话说
2015-03-27 10:03:20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宋雅娟

  作者: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张彦

  对于乡愁,我们最熟悉的可能就是余光中先生的那首诗,寄托了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牵挂。我们说,乡愁作为我们个人一种朴素的、自然的情感,那是一种母亲的味道,那是童年的记忆,也是每个人成长的一种精神烙印。

  因此,广义上的乡愁,不再局限于对故乡的感情,更是一种对文化的传承、对成长的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乡愁,或深或浅,它是他乡遇故知的一种亲切,也是异国独处时的一轮明月,是精神荒漠、心灵空虚时的一座绿洲。

  同时,乡愁也是中国人共同体意识的一种外显,是人们集体价值认同的一种表现,体现着人们最基本、最原初的道德情感和行为选择。最近上映热播的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正是这种家国情怀的生动体现,把活在乡村里的传统文化和长在老百姓心中的价值观用中国故事的方式挖掘出来、表现出来,进一步涵养和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折射和彰显中国精神,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在当今时代下,要将人们这种自然的、朴素的、渐行渐远的乡愁乡思,融入到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践行中。

  脉脉乡愁寄托着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念想。一张张老照片、祖辈的生活痕迹、村园的桑田变化、旧时的老屋、用过的工具、读过的学校、想念至今的那些节日、吃过的美食等,回忆这些,乡愁上心,那些尊老爱幼的故事、口口相传的榜样、路不拾遗的美德、比邻若亲的熟络友善、朴素的信任与公道人心等,祖祖辈辈的言传身教、家风家教,经由根植于内心的乡愁思绪酝酿发酵得到寄托和传播,让我们在感叹“故乡回不去了”、“青春太匆匆”的同时,更感怀于对传统美德与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惦念和向往。因此可以说,萦绕于每个人心头的乡愁寄托着人们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念想,因此我们要对当代中国地区的传统习俗、道德资源和文化因子进行新的检视和梳理,充分挖掘根植于地区传统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中的宝贵资源,在记住本来、守望乡愁、故土情深、寻根文脉的过程中实现价值观的历史转换和时代创新。

  万千乡愁还传承着中国传统的优秀价值观,滋养着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生成、建设发展。乡规民约、乡村文化礼堂、乡贤文化、家风祖训、家族宗祠场所等作为核心价值观传播和建设具有持久性和渗透力的重要载体,承载和体现着中国人的勤劳、善良、踏实、坚强、勇敢的传统美德,是当地群众在多元的现代社会中,寻求精神家园、凝聚文化共识、加强价值认同的重要阵地。我们说,认同就是接受一套价值模式,并将其内化到个人的过程。一般说来,人们总是认同那些与自己的血缘、地缘、学缘、业缘等接近的人,认同那些与自己的利益、情感和信仰相一致或者相似的东西,而乡愁的情感表达方式正具有这样的特点,它自发感知、自觉萌发、自由抒发,似水无形、似山厚重,让人们在轻松自然的情感交流中凝聚对祖国、对社会、对家乡的基本共识,汇通人们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待,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普遍的价值追求和自觉的价值向往。

  同时,我们也要赋予乡愁以时代内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传统乡愁的当代价值。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要挖掘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充分认识到传统美德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因此,要让自生自发的乡愁成为人们自觉的道德追求,提升传统乡愁的价值高度,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外化于行;引导人们反哺桑梓、教化乡民,让人民群众的力量得到凝聚,价值认同得到彰显;让人民群众的乡愁有守望之地、文化血脉有寻根之处,将传承千年深藏于我们文化基因中的家风家教、重礼厚德、孝道仁心和家国情怀焕发新的时代力量。

  此外,我们更要特别注重当代大学生的乡愁与核心价值观的关联。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数字化时代,对传统乡愁的感知较之上代已经稀释很多、淡薄很多,因此也启示我们不能狭隘地理解乡愁,要把它与大学生的成长特点联系起来,注重大学生的感恩、上进、勤奋、热爱家乡的价值观培养;与大学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倡导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大学生知行合一、优秀品德的养成;与中国发展的历史环境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就业观、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家国同构的道德情操和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城镇化要融入现代因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作为一种伴随人类的一种自然生发的情感,与故土相连、与祖国相连,与成长相连。在新时代,更要转型成为一种具有力量、体现传承、彰显价值的道德心理,寄托和承载着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价值深意,滋养和促生核心价值观的进一步培育和深化建设机制。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引领人们凝练传统乡愁的时代表达和文化提升,引领人们将乡愁乡思转化为价值观践行的实际行动。

  (项目资助: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哲学基础”和浙江大学德育与学生发展中心课题“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研究”)

[责任编辑:宋雅娟]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